关闭

提示

首页 > 贷款 > 正文

农村贷款到底能为提高农民收入带来什么?

信息发布者:huanan
2018-08-06 17:14:48

1.png

      这些年在政策引导下,涉农贷款一直保持增长。央行货币政策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末,涉农贷款余额和农户贷款余额分别为7.8万亿元和3.7万亿元,比上年末分别增长9.8%和8.8%;截至2016年9月末,农户贷款余额6.93万亿元,同比增长15.1%;农业贷款余额3.7万亿元,同比增长4.4%。即便如此,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三农”互联网金融蓝皮书》还是揭示了这样的现实——自2014年起,我国“三农”金融缺口超过3万亿元;目前,农村只有27%的农户能从正规渠道获得贷款,40%以上有金融需求的农户难以获得贷款。特别是,当前涉农贷款的不良率偏高已成为风控难点。在一些地区,农户贷款不良率过高,已影响涉农金融机构信贷业务的可持续性以及持续信贷投入的积极性。

2.png

重中之重。今年是扶贫攻坚战继续深入推进的一年,在2016年1000万人脱贫任务已超额完成的基础上,今年要“再脱贫1000万人以上”。1000万人以上的脱贫任务如何完成?除了既有各项政策继续大力支持外,确保“三农”贷款投放持续增长,是必不可少的举措之一。因为“精准扶贫,小贷先行”,没有农村小额贷款的支持,贫困人口中有能力、想做事的人,就很难创业并带动更多人脱贫致富。只有充分发挥金融加速脱贫能效,才能实施精准扶贫,完成脱贫任务。

信贷投入不足,同样会影响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是农业基础设施完备,农业机械化水平与生产力水平较高,农业技术发展迅速,土地产出率较高。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就必须强化金融支持,优化信贷结构,努力实现涉农信贷投放持续增长。只有贷款投放持续增长,粮食生产能力才能增强,农业结构调整才能顺利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才能得到强化,农产品流通方式才能不断创新,农业生态治理才能加强,农产品加工业才能转型升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才能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才能深度融合。

信贷投入不足,还会影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今年一号文件的核心内容。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必须增加信贷投入,加大创新驱动力度,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进一步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转型升级。

不过,“三农”信贷投放的痛点在于风险大,金融机构在无抵押、无担保的前提下,主动放贷意愿不强。如何才能通过金融创新,改善农村金融环境,让金融机构愿意放贷、主动放贷、持续放贷,农民放心、安心贷款呢?就拿中农信贷来说吧。

中农信贷,国内专业、领先,值得客户信赖的信贷服务平台。以科技金融为核心,集金融信贷服务、渠道金融合作、风险评估与管理、信用数据整合服务、助农平台服务等业务于一体,为各行业发展,企业、家庭和个人的资金需求提供一站式金融解决方案。

中农信贷基于创新的信贷模式、卓越的金融管理团队以及雄厚的资金实力,正在全国各个城市和县域地区建立强大的协同服务网络,并通过金融大数据、互联网风控等先进技术,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普惠金融服务,力求让农业借贷更简单。农民贷款安心放心,在农村也可以开创属于自己的天地。

我们需要更多的模式创新,需要更多这样的信贷企业,让信贷在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与价值,并充分发挥金融加速脱贫能效,才能实施精准扶贫,完成脱贫任务。

3.png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网友评论
声明 本文由农村链(易村客)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农村链仅提供信息存储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农村链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