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小就喜欢跟着大人赶集,集市上最热闹好吃的多,还有那听不腻的吆喝,看不完的新鲜事。农村人们日常用品,种地用的农具,都要从集市上获取。赶集已经成了农村必不可少的生活习惯,集市上卖的东西也五花八门,而且在集市上也有许多老手艺人,他们都是靠着真本事吃饭。
1.修鞋匠
在大集的最东头有一个固定小角落,这么多年每次赶集总能看到修鞋的老师傅。买的鞋不结实,调皮的孩子基本上一个月一双,穿坏了的鞋舍不得扔,拿到修鞋师傅这里修的比新买的还结实。修鞋师傅有一个手摇的缝纫机,平常衣服换个拉链什么也没有问题。
2.剃头匠
在一个稍微安静宽敞的地方是剃头匠的摊位,年轻人追求时髦,来这理发的都是一些老人。这样的摊贩很简单,只有一个刮刀和手动的推子。老师傅服务好,除了理发还会免费刮脸,这么多年以来基本上都没有涨过多少价,对一些熟人更是免费理发。
3.竹篮子
在农村这样的用藤条或竹子编制的物品很常见,但在城市就变成了艺术品。这些都是师傅手工编制的,如今农村会这样的手艺的人已经不多了。老手艺编的东西结实耐用,节省点用十来年都没有问题,最重要用的材料最环保。
4.刨扫把
农村的生活环保又绿色,这些扫把都是用高粱穗和扫帚草做的。姥爷就有刨扫把的手艺,家里面用的扫把都是姥爷送的。虽然姥爷年纪大了该享清福,却总是闲不住,不忙活点什么就心慌,正好没事了去集市上刨扫把,赚不赚钱的全当娱乐。
5.老铁匠
大集上有位老铁匠,附近村子里的人几乎都用过他做的东西。老铁匠打了一辈子的铁手艺很精湛,他做的锄头比买的更耐用,即使坏了也免费给维修。现在各种都是机器化了,但老铁匠还用着最老的方式打铁。打铁太累了没人愿意学,或许用不了多久这样老手艺也就要失传了。
生活越来越便利,农村这样的老手艺却越来越少,他们坚持了一辈子凭的是真本事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