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九届世界华人鱼虾营养学术研讨会(简称“世华会”)将于2013年11月12~16日在厦门举行,其中“营养饲料与水产品质量安全”备受关注。《海洋与渔业》杂志围绕“生物饲料添加剂在水产饲料营养与安全中的新角色”,对拟参会的部分相关企业和专家进行了采访。
受采专家:中国鱼虾营养专家、苏州大学教授叶元土。
受采企业代表:广州市信豚水产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崔祥东,广东雅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水产事业部总经理胡亮,广州市博仕奥水产饲料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永奎。
《海洋与渔业》:伴随着对饲料涨价的异议,备受养殖户关注和质疑的是饲料的营养和安全。一直以来,不少养殖户认为鱼虾病害多发,除了天气、水质因素之外,很有可能是饲料问题所引发的。对此,您持一种什么样的观点?您觉得目前饲料行业的营养安全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崔祥东:水产养殖环节影响因素太多,种苗、饲料、天气、水质等,相对来讲,饲料还是最可控的。广大饲料企业在做好饲料同时,针对养殖过程中的问题,也花了很多精力研究种苗、水质及养殖模式,以期通过服务使整个环节更可控,行业要看到这些努力和付出。
周永奎:鱼虾病害多发,养殖户抱怨可能是饲料问题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大部分养殖品种最大的养殖成本是饲料。饲料营养不平衡,原材料质量差这些都会导致鱼虾体质变弱,抗病力差,但(病害多发)不能一概而论说到底是不是饲料的问题导致的。
我认为现在饲料行业的营养安全问题主要是霉菌毒素这一块,饲料霉菌毒素超标,鱼虾生长受到抑制、抵抗力差、死亡率提高。随着法规的完善,像添加喹乙醇这类的不正当手段在水产料生产中基本消失,霉菌毒素的隐性危害应该越来越受到饲料企业的重视。
胡亮: 客观地讲,饲料技术的发展及饲料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使得当今的饲料不论在营养平衡方面,还是在质量安全方面都比要好很多。为何过去用相对较差的饲料不会出现像现在这么多病害?我想主要有为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养殖模式的改变。过去的养殖多为粗放养殖,而当前的养殖模式,由于土地成本的攀升,终端需求的升级,大都走上了高密度养殖的模式,你如果经历过春节排队买火车票或挤火车返乡,你就知道,那么多鱼或虾挤在一个极小的空间里会产生多么大的应激;二是苗种的退化,比如白对虾,对虾近几年的苗种退化已成了行业所公认的问题,但是,当前你还有别的选择吗?三是统计差。我想信息如此发达的今天,别说中国,就是今天中午北极真的发现了企鹅,我想你正在和朋友喝咖啡的时候,他就可能饶有兴致的向你说道了。我们的圈子很小,整个行业从业人员才六七十万人,大家每天都关注着相同的领域,信息传递更加快速;过去养殖病害也非常多,只是信息流通没那么快,关注的区间没那么小而已。
饲料行业的营养和安全我觉得是两个问题。营养技术毫无疑问是在往低成本高效率的方面发展。饲料品质安全的问题我认为更多的是某一小部分企业为追求高额利润的短期行为所致,比如使用一些霉变原料或一些违规抗生素等。就抗生素之于水产饲料而言,我想没有几个饲料厂还敢顶风作案,抗生素的使用更多的是养殖户行为;但如果使用方法得当,停药期方面按章操作,也不会存在安全问题。
叶元土:养殖水产动物病害发生是影响养殖成本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影响饲料产品价值体现的关键之一。
养殖动物为什么会发生病害?因素很多!那么,养殖动物如何才能不发生病害呢?养殖动物的防病、治病主要还是依赖自身的免疫防御系统和免疫防疫功能的,如果养殖动物自身的免疫防御系统、免疫防御功能受到损伤的时候,就会导致感染疾病的几率。
饲料是养殖动物的主要物质和能量来源,养殖动物通过饲料获得营养物质和能量需求的同时,也通过饲料获得了有损自身生理健康的物质。因此,养殖条件下,鱼种质量、饲料质量、水域环境质量是影响养殖动物生理健康的三大主要因素。
要理清上述三大因素谁是引起养殖动物生理健康损伤的原发性因素是一件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要分别从三大因素中各自去寻找原因和技术对策。而从饲料因素而言,在做好饲料产品的营养质量的同时,如何做好饲料的安全质量就是一项新的课题,饲料物质与养殖动物健康的关系是值得进行系统研究的重大问题。我们可以将饲料质量分为营养质量、安全质量和加工质量三个方面来考虑。